2022-06-26 來源:
ISO14000系統要實現不斷改善環境的政策,提高整體環境績效ISO14000系統運行應符合其充分性、適宜性和有效性。
1 對核心要素實施情況的評價
ISO14000在運行過程中,應不斷完善各種核心要素的功能,提高環境管理水平,包括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ISO14000不斷完善,培訓內容不斷深化擴展,運行控制和應急響應程序不斷完善,系統運行監督檢查加強,環境管理體系審計不斷加強。此外,還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評估:
1.1 法規適用性評價
ISO14001標準特別強調法律法規的符合性。ISO14001以中國環境法律法規和各級政府部門關于環境保護的決定為依據。ISO14000推行中對自身所適用的法律法規不清楚,就談不上遵法守法了。ISO14000該系統在建立時將收集數百甚至數千項法律法規,并對其進行篩選和評級ISO14000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、相關規范性文件和有關部門的其他要求文件。然而,這項工作并沒有完成。在運行階段,我們應該更加注意評估法律法規的適用性。法律法規不斷更新修訂,新版本、新規定、財產ISO14000服務范圍也在變化。ISO14000還應加強內外溝通,注意跟蹤收集和評估現有法律法規的有效性,清理不合適的法律法規,通過各種方式獲得新版本并適用于自己ISO14000新的法律法規。
1.2 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驗收評價
環境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(實質性控制)是控制重要環境因素的主要形式。通常有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的類型;改進型、管理型和監控型。無論哪種類型,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都圍繞重要環境因素進行驗收,目的是看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情況。如果制定不合理、實施不到位、人力資源和財產投資不合理,方案將失敗,目標將失敗。因此,驗收評估月是關鍵。只有發現問題,才能解決問題,重新制定合理準確的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,實現續改進。
1.3 文件適宜性評價
ISO14000成立時編制了一套程序文件,但在運行過程中會發現實際情況可能與原來的想法不同;或者ISO14000機構和職責因調整而發生變化,即使對這些情況進行相應的文件評審和修改。如果在審查過程中發現,ISO14000建立制度后,部門進行了調整,但相關教育培訓程序文件沒有更新,ISO14000演戲后缺乏對應急準備和文件適用性的評價,使程序文件流于形式,成為一紙空文。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是一個文件系統,強調文件的適宜性、符合性和可行性,并反映其充分性和有效性,因此文件應適用于物業ISO14000與時俱進,不斷提高自身特點ISO14000管理水平和運行機制的改進。
1.4適用于應急準備和響應措施評價
ISO14000應急準備和響應措施的適用性往往缺乏評價和評價。應急準備和響應是控制潛在重要環境因素的特定形式,ISO14001標準中的其他因素都圍繞著重要的環境因素進行管理活動。只有不斷修改和改進應急措施,才能減少事故發生后的環境影響。例如,一個企業車間很大,有很多紗布和其他易燃物品,存放在火災隱患中,但發現車間只配備了兩個和滅火器,但也放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,所以事故的發生不能做出很好的響應。事故的發生概率很低,但必須做好準備,并采取足夠的措施進行緊急情況。
1.5 法規符合性評價
ISO14000在進行4.5.1在監測和測量時,我不知道如何評估監測和測量的結果。更重要的是,ISO14000我不知道如何使用收集到的法律法規,也不能有效地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來評估系統的運行。作者參與咨詢項目時,咨詢專家首先會這樣做ISO14000適用的幾十部法律法規篩選,然后對核心法律法規進行內容摘要,并列粗適用的主要條款內容;再對該ISO14000防治水環境污染、空氣污染、噪聲環境污染、固體廢物污染、危險廢物污染、化學污染、新污染源污染、資源能源綜合利用、節能、節水資源、生態環境、輻射污染、污染源監測管理等15個方面分別列出了評價項目和重要法律法規。這樣,復雜的法律法規就變得清晰,可以自由使用。根據條款進行摘錄、分類和整理,ISO14000其操作和活動,并定期評估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。確保所有操作始終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要求,也確保ISO14000對遵守適用環境法律法規和應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諾。
2 更新系統元素
ISO14001標準要求建立動態的環境管理體系,元素更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。
2.1 更新環境因素
當ISO14000當活動和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,應重新識別和評價環境因素,較大限度地減少環境的影響。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石。另一方面,建立EMS如何有效、充分地識別和評價環境因素,如何審查實施審計ISO14000這方面的結果也是EMS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將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產生重大影響,是工作中較困難的任務之一。ISO14001標準沒有提供決定重要環境因素的方法,但ISO14000建立評價體系,識別和確定重要的環境因素。
2.2 更新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
當ISO14000當活動、產品或服務發生變化時,應修改相應項目的目標指標和管理計劃,以適應項目,確保持續有效。目標指標應合理、符合要求ISO14000實際需案要具體、詳細、切實可行,ISO14000在完成計劃的同時,可以提高整體環境效果。目標完成后,重新制定中短期目標指標,確定新計劃,找出未實現的目標指標和管理紡織品的原因,并不斷改進。
2.3 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更新
物業ISO14000演練或事故發生后,系統應及時審查和修改應急準備和響應措施,尋找差距,尋找機會,實現進一步改進。演練計劃或事故完成后,總能發現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的不足和措施的不足。不斷更新程序,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,為未來運行系統奠定良好、充分的基礎,系統的實施得到可靠、有力的保證。
2.4 實施內審和管理評審
實施有效的內審與管理評審,目的是為了檢查體系的有效性、適宜性和充分性。通過體系的自我發現,可以衡量ISO14000系統的標志、系統是否按計劃要求運行和實施,是否實現了持續的改進和污染防治。我國目前的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缺乏較高管理者遵守法律法規、持續改進、污染防治承諾的環境政策,缺乏企業環境管理體系評價、較高管理者環境管理體系評價、認證機構認證企業環境管理體系[7]的過程。實施有效的內部審計和管理評價,總結成果和不足,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向,進一步進行環境管理的整個過程,使系統始終充滿活力和活力,充分反映戴明PDCA模式。
3 8個要素難以實現
根據國內外的不同ISO14000實踐經驗[8]和審計咨詢專家的經驗,往往發現系統中有8個要素相對難以做好,包括4.3.1環境因素、4.3.3目標和指標,4.3.4環境管理方案,4.4.2訓練、意識和能力4.4.4環境管理體系文件,4.4.6運行控制、4.5.1監測和測量4.5.4審查環境管理體系。ISO14000在系統運行過程中,應注意這些要素的建立、評價和更新,以改善物業ISO14000不斷完善環境管理體系,完善環境行為,實現污染防治,實現持續改進。
另一方面,ISO14001標準中有11個要素需要建立和維護程序。這11個要素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。一是程序建立不符合要求,程序建立不完善;二是程序不符合要求,過程實施不符合要求或實施效果不佳[9]。這可以基于ISO14000在11個程序文件的基礎上增加幾個程序文件,以提高運行效果。此外,在編制操作控制程序包時,應針對ISO14000編制適當、全面的運行控制程序文件,具有特點和重要的環境因素。
4 關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
許多審查員認為審查是一個審查EMS有效性包括[10]兩個方面。一是系統的有效性,即系統可以保證實現ISO14000環境政策和目標指標;有效控制系統評價的重要環境因素;通過監測系統、不符合項目的糾正和預防、內部審計和管理評價,實施ISO14000該系統形成了一套自我發現、自我糾正和自我完善的機制;員工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,能夠自覺遵守與崗位相關的程序或操作指導。二是環境管理體系實施效果的有效性,即污染防治的績效;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的效果;提高產品性能,減少產品使用對環境的影響,實現產品廢棄后的可再生資源,加強環境管理體系的整體環境績效。
17要素的主線是否有效,主要取決于環境因素識別是否全面、評價準確;目標指標是否包括與重要環境因素相關的所有產品和服務活動;環境管理方案是否可操作;運行控制是否與監測和測量有邏輯關聯,反饋和溝通不一致、糾正和預防,并制定運行標準。
ISO14000在建立初期,系統往往投入相當多的人力物力來完成系統的建立和認證,而對系統的維護重視不夠。ISO14000在發展和規劃中很少考慮系統維護和改進的需要,對持續改進沒有深刻的了解,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。